威尼斯影展将于8月28日至9月7日举行,高雄原创VR《雲在兩千米》继去年《無法離開的人》后,再次入选“沉浸式竞赛单元”,成为台湾今年唯一角逐“最佳体验大奖”的作品。
《雲在兩千米》改编自作家吳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说,由公共电视、行者影像、高雄市电影馆与德国Reynard Films联合制作。故事描述律师“关”在妻子骤逝后,发现她未完成的手稿,循着文字进入台湾山林,也走进妻子的潜意识;濒危的台湾云豹、鲁凯族传说与亡者记忆交织成一场追寻与疗愈的旅程。导演陈芯宜表示,此次采用“单人自由移动”VR架构,观众可自主决定停留与前进的路线,体感上更接近真实步行,也首次在虚拟实境中引入动态气味系统,当云豹穿越场景时,空气中会飘散出潮湿苔藓与野姜花的混合气息。
技术端同样创下台湾VR作品先例。制作团队与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合作,利用无人机光达扫描玉山、北大武山等六处中高海拔山区,再以摄影测量法重建出误差小于五厘米的立体模型;美术组进一步将模型拆解为超过四千万片点云,在Unreal Engine 5中重新拓扑,使观众在海拔两千米的山径上移动时,脚下每一块岩石与倒木都对应真实地貌。声音设计则采用Ambisonics 3D声场技术,录制了超过120种台湾特有声景,包括台湾噪眉、白耳画眉与深山竹鸡在不同高度的鸣唱,并依据海拔变化即时调整频响,形成“垂直声景”概念。
展开剩余54%演员莫子仪与姚以缇首次以动作捕捉方式饰演夫妻。莫子仪透露,为了表现角色在不同叙事层中的情绪差异,他在两周内进行了七次动态捕捉,每次需连续配戴十七颗面部追踪标记四小时;姚以缇则需在无实物演出的情况下,仅靠剧本文字想象云豹的呼吸节奏,再转化为肢体停顿。后期阶段,德国团队以AI算法将演员的微表情映射到虚拟角色,误差值控制在0.8毫米以内,使角色面部肌肉运动与真人同步。
高雄市电影馆馆长黄晧杰指出,《雲在兩千米》是“高雄VR FILM LAB”第二期补助案之一,市府在2023至2025年间投入约新台币四千万元,整合产、官、学界资源,目的在建立“前制作—拍摄—后期—放映”完整产业链。此次威尼斯影展共收到来自四十六国、超过两百件沉浸式作品报名,最终仅选出二十四部,《雲在兩千米》为东亚地区五部入选之一。策展团队透露,影展结束后,作品将于10月移师高雄电影节“XR DREAMLAND”单元进行亚洲首映,未来一年也将在巴黎新影像艺术节、瑞士真实影展进行巡回。
台湾学界亦对作品给予高度关注。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助理教授简义明认为,小说原著以“云豹的消失”隐喻台湾现代化过程中的创伤,VR版通过“可进入的叙事”让创伤空间化,观众不再是阅读,而是“走进”创伤现场。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儒修则指出,作品将“沉浸式疗愈”概念引入台湾影视产业,其技术规格与叙事模式有望成为后续创作者的重要参照。
导演陈芯宜将于8月30日赴威尼斯进行最终技术调试,她表示,团队已准备英、法、义、西四种语言字幕,并针对欧洲观众设计了简化版操作指引;若顺利获奖,将是台湾VR作品首次在威尼斯影展“沉浸式竞赛单元”夺得最高荣誉。
发布于:河北省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